华北电力大学于1958年创建于北京,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载体,为充分发挥华北电力大学科技资源和服务优势,通过科技服务助力学校成果在企业发展,华北电力大学9大学院从科研方向、科研进展、科研团队带来分享,以更好促进校企合作。
2021年12月31日下午,由华北电力大学指导,华北电力大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主办、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昌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支持,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电能源产业创新研究院、中国电力云平台承办的2021年华北电力大学科技成果推介会特别篇在线上成功举办,9位嘉宾做了精彩发言,共吸引了超1000听众在线学习。
一、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现有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站能量传递转化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电生产过程污染物监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高水平研究平台。2020年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专业,2021年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初步建立了涵盖能源动力、能源装备、能源材料、能源环境、能源存储等完整的“大能源”专业体系。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杜小泽分享了能动学院13个代表性科研成果:复合膜法烟气水分高效回收技术、智慧燃烧之炉膛温度场声学可视化技术、高参数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安全高效运行技术、复合膜法烟气水分高效回收技术、煤矸石煤泥循环流化床清洁燃烧技术、燃煤电厂飞灰在线改性吸附脱汞技术、有机朗肯循环利用中低温热能发电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风电一体化设计软件与智慧运维技术、中高温相变储热技术、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火电厂数字孪生及智慧运维技术、大型热电联产高效灵活供热技术。
二、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学院
新能源学院是全国第一家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为发展方向的学院,目前学院设有4个研究中心,即太阳能研究与工程中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风力发电研究中心、生物质能研究中心。学院拥有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能源学院部分),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能源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并在2020年10月与中国华能成立“海上风电与智慧能源系统联合实验室”。
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学院院长、教授李美成从太阳电池技术(硅微纳结构太阳电池、聚光叠层太阳电池)、风力发电技术(风电场优化控制)、生物质能技术(生物质燃料特性数据库、生物质电站关键技术、高频感应重熔与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协同技术、双温区双通道超音速等离子喷涂金属陶瓷面层)、储能技术(光催化制氢-电催化产氢 电化学储能器件-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储能件-锂/钠离子电池)、智慧能源系统(光伏发电智能运维关键技术、能源区块链机理研究、低碳发展规划设计)等新能源创新技术进行介绍。
三、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建有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电过程测控新技术实验平台,工业过程测控新技术与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电力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燃烧及先进检测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智能化分布式能源系统“111”引智基地等科研平台与科研团队;与国家能源集团共建“智能发电协同创新中心”。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房方老师介绍了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的科研进展情况。房老师从学院的组织架构、代表性成果等方向进行了阐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是由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控制学科与近40多年办学历史的计算机学科交叉融合组建而成。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四、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华北电力大学贯彻落实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构建“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特色办学体系而成立的学院。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特色鲜明,形成了贴近工程实际的“厚基础、强实践、重能力”的培养特点。学院是校企“订单+联合”培养模式的首批实践单位,与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华能集团等多家电力集团建立了核电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十余年来,学院累计向我国核工业输送各类核电人才逾2000人。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牛风雷分享了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方向、科研进展、科研团队等情况。学院承担了众多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型先进压水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70余项。是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重要参与单位,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软件COSINE和NESTOR的主要参研单位。
五、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111”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为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了一流的研究条件和平台。学院与国家电网公司、华能集团、三峡集团等能源电力央企成立了联合研究机构,围绕重大工程应用场景,推行有组织的科研模式,五年经费投入近3亿元。近五年获国家级科研奖励6项,含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近五年获第一完成单位的省部级一等奖12项。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念老师分享了学院的近况、各研究所情况以及合作领域及合作模式。电气学院11个研究所:电能转换与节能技术研究所:交流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和应用、大型发电机及机-网协调运行、高品质高效能电机系统;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高压装备电磁瞬态宽频等效电路的建模及其应用、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分析理论、控制方法及工程应用、准各向同性高温超导股线;电力系统所:能源电力—水资源—碳排放多市场耦合机制、海量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实时调度方法、基于Faraday和Pockels的光学电流电压传感技术、面向“双碳”的电力系统低碳绿色调控技术及软件平台;电网研究所:“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分析与规划技术、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MMC实时仿真技术、千万千瓦级风光电集群源网协调控制技术;输配电研究所:城市电网的安全性与优化规划、电网空间天气灾害效应及其风险评估、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评估、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能量管理关键技术、互动模式下智能配用电系统的优化能量管理方法;新能源电网研究所:电力电子装置通用电磁暂态等效建模方法、电压源/电流源串联混合直流输电拓扑结构、混合频率变换电力电子变压器研究;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自律分散控制策略、直流配电网拓扑与控制策略;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特高压直流陶瓷绝缘支撑件研制、电力变压器先进感知及智能诊断技术、电力变压器综合监测装置、高灵敏紫外成像仪研制、开关柜绝缘状态高灵敏感知及诊断技术、GIS设备超声高灵敏传感技术、10kV—500kV电力电缆全系列振荡波测试技术;四方研究所:高精度动态相量同步测量方法、基于波形相似度比较的新能源送出线路保护、基于同步量测的广域保护控制系统;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智能配用电通信接入网带宽精细化预测应用研究、结构化特征图谱下的群体智能决策负荷感知、混杂热控负荷集群的虚实融合分层控制;通信技术研究所:虚拟电厂灵活互动仿真与规模化测试技术、智慧用能领域新型信息通信技术交叉应用、基于神经网络的时变信道建模技术、物联网低功耗传输方案设计、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设计及资源优化技术。
六、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始建于195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动力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专业,该学科专业于1961年整体迁入我校。学院现有教职工237人,其中教授49人,副教授89人,教师队伍中82%具有博士学位,100%人具有硕士学位。学院学科领域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门类。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技术经济及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共设有1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特色专业2个。工程管理和市场营销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为响应国家的“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战略以及物流业振兴计划,我院从2018年开始在全院学生中选拔优秀生源,开办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方向)创新实践班,并于2020年申请新增供应链管理本科专业。成立了供应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加强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今后向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辉老师从电力市场与碳市场、能源转型战略研究、能源互联网研究等展开进行介绍。
七、华北电力大学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
2020年,根据学科发展需求,学校成立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促进水利工程学科快速高水平发展。学院依托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的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区域能源系统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后建成了水电系统运行模拟与风险分析、水电站与岩土工程、水工与河流模拟3个实验中心,14个实验室。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防洪减灾理论及水安全分析、跨流域水电系统开发技术等方面逐步形成以“大电力”为特色的水电能源研究领域。
华北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尚弘从以下方面进行介绍:
水电建设:智能建造与虚拟仿真、智慧建造与虚拟仿真、土力学及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移民管理);水电调度:气象水文预报、流域水文模型、防洪减灾、水电站水库群多目标调度;水电运维:深邃-泵站内部复杂流态机理研究、流体机械水力优化理论及应用;智慧水利:智能监测与实验、并行计算、数字流域与三维可视化、云平台建设;生态水利: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水土流失与生态评价、水生生态系统影响评价。
八、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创新学院
2020年4月,能源电力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创新院”)作为大学二级实体部门成立,负责新一代能源电力关键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简称集成攻关大平台)的建设。其定位是:紧密围绕国家“2030碳达峰、2060中和”战略目标,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持续开展电力能源关键技术集成攻关,形成突破新一代电力能源系统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攻关能力,服务于国家能源体系发展战略。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创新学院副院长、教授徐超老师主要介绍5大平台的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出版能源交通领域《中国陆路交通能源融合的形态、模式与解决方案》、《中国陆路交通基础设施资产能源化潜力研究》专著2部;提出新能源公路/轨道交通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先进材料研究院:航天用大规格异形薄壁镁合金复杂构件成型技术及应用”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宽幅超薄铁基纳米晶带材工程化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中国冶金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工程热物理研究中心:微纳尺度多相流动的尺度效应及其表征方法;微通道热沉高效冷却方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能源系统。现代电力研究院:主持修订的《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发改能源规〔2020〕889号) 印发;主持研究的国家发改委项目中提出的理论思想和多项改革思路被采纳;设计的广东峰谷分时电价方案被采纳并正式执行;自主开发了电力市场线上仿真平台。储能技术研究院: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团队、PEM燃料电池/电解池技术团队、高容量固态储氢技术团队。
九、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78年(保定校区),2016年学院本部迁至北京校部,由北京校部原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原环境研究院及保定校区原环境学院共同构成。新落成的环境学院北京校部主楼G座综合教学楼,新建3000㎡教学办公区域,以及6000㎡基础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其学科建设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同类高校中整体较高水平和鲜明特色的优势专业,既有新兴专业强势崛起的优势,又拥有学校历史悠久的电力特色专业底蕴,是一个新老结合,既有前瞻性又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学科专业。根据国家能源行业的需要,为国家能源工业和其它部门提供环境科学及应用化学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陈哲老师分享了能源环境领域成果的介绍。陈老师主要从学院的研究方向与特色、研究成果与产业贡献两个方面展开描述。在面向国家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学科前沿,针对能源电力生产过程的主要环境问题,深入开展大气、水和碳捕集等相关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将围绕能源环境领域重要的科学和产业问题,引领本领域的研究,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