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科技活动的重要内容,为科研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紧密结合,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有效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
11月26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华北电力大学指导,华北电力大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北京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北京市昌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主办,北京质为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华电能源产业创新研究院、中国电力云平台承办的2021年华北电力大学科技成果推介会第四期在线上成功举办,六位嘉宾做了精彩发言,共吸引了近600名听众在线学习。
嘉宾发言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讲师陈迎亚老师,作《极端热湿气候区光伏直驱空调系统性能研究》的发言。低纬度岛礁处于极端热湿气候区,具有高温、高湿及强辐射等极端气候等特征,岛礁建筑常年受多强场的极端气候条件作用,仅依靠建筑隔热、遮阳、自然通风等被动技术难以满足人体基本热舒适需求。根据极端热湿气候区的气候特征,建立了“光伏驱动+集热器再生+多联机降温+独立除湿”的太阳能空调独立除湿组合式系统,该系统能有效降低能耗,适宜于极端热湿气候区。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郭鹏老师,作《风电大数据分析若干功能模块开发与应用》。 郭老师课题组多年来专注风电大数据分析研究,以深厚的专业领域知识为基础,开发了适用于风电大数据平台的若干功能模块。包括以能量损失计算分析为基础的风电场能效分析及发电性能评价算法模块、风电机组发电性能劣化监测及劣化原因定位算法模块、风电机组传动链状态监测算法模块、偏航系统偏航静差计算及偏航参数优化算法模块、叶片结冰监测算法模块等,具有算法执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优点,取得应用业绩十多项。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教授、副主任张磊老师,作《风火储一体化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的发言。针对风光火储一体化发电系统需要获得不同容量等级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特性,建立对应的物理模型;同时需要实现多种储能形式的机理建模,进而搭建火、储、新能源联合运行的一体化动态运行平台。动态平台的建立是探究大型区域综合发电系统特性的基本要求,通过平台仿真可以获得AGC与系统的耦合机理,获得容量匹配规律,为综合能源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副教授、硕导赵飞老师,作《复杂地形风电和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研究》的发言。赵老师课题组围绕海上风能资源评估、海上风电场选址、风-波浪耦合作用下海上风电场机组整机及基础载荷特性分析、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系统关键装备与运行控制技术等进行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
北京质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总经理 刘远志老师 作《光伏发电站火灾预警系统及无人机巡检系统介绍》的发言。质为光伏智能运维系统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两道防线,以全天候超视距24小时预警和全自动近距离精准巡检技术手段,降低安全隐患并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实现光伏电站隐患排查、火灾预警和状态诊断风险管控。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储能教研室主任 巨星老师作《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与热管理问题》的发言。主要介绍储能电池系统热管理的原理、方法和研究进展情况,特别是对浸没式冷却技术和目前主要的被动调控方法进行研究进展情况的介绍。
感谢以上6位老师的精彩分享,促进成果转化,实现成果落地,在推动科技成果中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实现技术供需对接是我们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的最终目的。